42.195公里的马拉松赛道上,不仅展现了十堰“仙山碧水汽车城”的独特魅力,更见证了卫生健康事业与城市文明共进的坚实步伐。十堰卫健以专业与温情筑就了一道坚实的“健康赛道”,为参赛选手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专业保障,生命至上的急救速度
生命至上,分秒必争。9时05分53秒,一名选手在奔跑中突发倒地,出现心脏骤停,骑行急救医师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AED除颤,同时呼叫支援。“贴放电极片、分析心律、实施电除颤、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仅137秒,选手恢复自主心律。同时,赛事医疗急救指挥部高效调度,经救护车转运入院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脱离危险。
据统计,赛事期间的伤情以肌肉拉伤、擦伤、中暑等常见状况为主,其中6人被转运至医院治疗,均无生命危险。
精细管理,智能化监测与资源调配
“30秒响应、3分钟处置”的机制,实时数据同步至指挥部,实现风险预判与资源动态调配。医疗急救指挥长、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潘云峰,副指挥长、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严彬等,坐镇现场指挥,确保急救力量的高效调度与精准执行。
1个医疗急救指挥部、262名医务人员、506名医疗志愿者、80名AED骑行急救员、52名陪跑急救员、23个医疗站、27辆监护型救护车等资源,构建了“发现—响应—转运—救治”闭环救援的七级医疗保障体系。从赛道到医院,从急救到救治,每一步都无缝衔接,为生命保驾护航。
温情服务,人文关怀点亮赛道
凌晨5时,赛事医疗保障人员已全员就位。“我们提前分析了参赛选手易出现的体力透支、肌肉拉伤等问题,准备了冰敷袋、电解质补给等物资,确保第一时间为运动员缓解不适。”清晨6时,市纪委派驻市卫健委纪检组组长郭军带队巡查各医疗保障点,确保医务人员到岗执勤,物资准备到位,进一步强化现场各环节的准备工作。
赛事期间,医疗保障团队累计快速处置身体不适选手920人次,均无生命危险,展现了医疗保障的专业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
十堰卫健部门通过精细化保障、智能化监测、人性化服务,为赛事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赢得参赛选手与市民的广泛赞誉。以专业守护生命,用温情点亮赛道。十堰卫健,与城市共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