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3月29日《十堰日报》头版)合理用药是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如何避免重复用药?怎样识别药物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何科学用药?针对这些问题,市太和医院推出“互联网+药学”服务、开设特色药学门诊、拓展居家药学服务等创新举措,构建起“线上+门诊+上门”三位一体的用药指导体系,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精准药学服务,用上“明白药”“放心药”。
云端问药+药师门诊 线上线下解决用药难题
“哺乳期遇上感冒不敢擅自用药,多亏线上药师的专业指导解了燃眉之急。”3月27日,市民孙女士通过市太和医院微信公众号的“互联网医院—药物咨询”专区,获得药师的专业指导,体验到了“云端问药”的便捷。
市太和医院药学部主任陈黎介绍,该院2020年率先在鄂西北地区开通“互联网+药学服务”平台,通过图文咨询、视频问诊以及电话咨询(8801136)等方式,对患者咨询的用药问题进行在线解答,为患者提供足不出户的专业、个性化的药学服务,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在夯实“云端”服务的同时,该院线下药学门诊同步升级迭代。2018年,该院开创性设立神经内科医师药师联合门诊,现已建成血栓性疾病药物咨询门诊、肿瘤内科药学门诊、咳喘药学服务门诊等多个慢性病药学门诊,由资深临床药师或高级职称药师坐诊。服务内容涵盖药物重整、治疗药物管理、不良反应监测等,年均服务患者近千人次。对特殊的慢性病患者,药师还会建立电子药历,定期随访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上门服务+社区课堂 把药学服务送到患者身边
“现在每天饭前饭后吃什么药,心里门儿清!”75岁的吴奶奶捧着专属用药指导单说。去年底,她通过太和医院居家药学服务专线预约服务,药师们上门整理药箱发现,老人的部分日常备用药已过期,正在服用的10余种药物中,有几种药物药理作用相同,还有几种无需服用。经过药师系统化的药箱整理、药物重整与个性化用药指导,如今老人的药箱井然有序,用药方案科学规范。
陈黎介绍,这种集药箱整理、用药指导、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及定期随访于一体的服务,是该院“居家药学服务”的常规工作场景。作为十堰地区首家加入药品安全合作联盟(PSM)的医疗机构,太和药学志愿服务团队自2017年以来持续拓展服务边界,通过深入学校、社区、养老会所等,开办老年合理用药大学,开展“安全用药娃娃抓起”、合理用药宣教、义诊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利用“太和药学”微信公众号、慢病管理微信群、老年合理用药大学学员微信群等线上平台提供形式多样的用药科普,普及合理用药常识,全方位提升群众用药安全意识。
陈黎表示,未来该院将引入AI辅助用药指导,并扩大社区服务范围,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安安心心治疗,明明白白用药”。
贴心指导+临方加工 让患者用药更安心更便捷
在市太和医院门诊药房窗口,70岁的刘大爷取药时得到贴心指导,药师不仅详细讲解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还在口服药外包装粘贴标签,备注剂量、频次、用药时间等信息。针对老人使用的布地奈德粉吸入剂,药师手把手示范操作要点。“这样教着用,我很快就学会了。”刘大爷赞不绝口。
为方便患者院外查看处方药品明细及用法用量,该院药学部工作人员在调剂窗口醒目位置放置吸入制剂、胰岛素笔等使用方法视频二维码,并通过微信小程序为患者推送相关药品说明书,便于患者随时随地查看。
在传统中药服务领域,该院同样展现匠心。该院药学部不仅提供代煎服务,还可根据处方定制丸剂、膏方等临方加工服务。为保证疗效,药学部制剂室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控制中药煎煮时间、次数、膏方浓缩温度等,使每剂药方都能发挥出最大药效。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该院还提供城区快递配送服务。“中药加工是良心工程,每一道工序都要经得起检验。”制剂室负责人朱海涛说。
从云端问诊到上门服务,从大众科普到个性化服务,市太和医院的健康用药咨询服务,不仅是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