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十堰市中医药管理局挂牌成立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再上新台阶
2024年4月16日,来自河南省和武汉市的两个早产儿家长专程给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送上锦旗,感谢该科的科学治疗;2024年8月25日,陕西省安康市72岁患者刘某专程到市太和医院消化内科就医,得到精准诊断、科学治疗……市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外省来堰就医患者达13.29万人次,省内(不含十堰市)来堰就医患者达175.48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外地患者来我市就医,凸显我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新成效。
我市率先完成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起手布局,落子成势。我市医疗综合实力雄厚,是湖北省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共建市。2024年,市卫健委坚持科学布局、体系建设,统筹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水平系统提升。
全力建设医学高峰高地。其中,制定了《十堰市太和医院创建全国百强医院工作方案》,逐项逐条、对标对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开展评估,推进市太和医院创建全国百强医院。积极开展干细胞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和应用,干细胞库正式投入使用。
扎实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标准化市级病理诊断中心、全市病理切片数据库和病理诊断专家库,病理诊断周期由过去5至10天缩短至现在的平均3至5天,准确率提高到99%以上。区域医疗资源提档升级,县域三级医院覆盖率100%,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8个,共覆盖115家基层医疗机构。
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资金。我市成功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城市,中央、省、市县配套资金15亿余元;争取到2025年“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建设项目三个,总投资2.6亿元。
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制定《十堰市推行改善就医体验十项措施实施方案(试行)》,全面开展出院一站式、挂号多渠道、急救直通车、检验结果互认等人性化服务措施。2024年9月份以来,全市共互认检查检验项目1.1万人次,为群众节约费用280万元。
生物医药健康产业 实现新突破
2024年8月15日,北京玖博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生产项目开工仪式在十堰工业新区举行。项目分3期建设,将充分发挥十堰独特的资源优势,加快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带动药材种植、饮片加工、药旅融合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将“武当药谷”道地药材推向全国。
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产业。在我国生物医药界,有“北有长白山,南有武当山”之说。十堰中草药自然禀赋在全省独一无二,在全国名列前茅。2024年,我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锚定“打造全省领先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区”目标,实现突破性进展,预计全年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254.08亿元。
产业科技支撑逐步强化。全市有生物医药健康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0家;2024年湖北医药学院及相关医院争取生物医药健康领域项目44个,立项数量再创新高;金草堂、武当动物、葵花药业等公司入选第29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重大产业项目稳步推进。神农生物医药产业园、合创城一期、郧西土门镇小微企业双创园中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北京玖博中药饮片项目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签约项目25个,协议总投资209.92亿元。
产业氛围愈发浓厚。成功举办中国中药协会四届十三次理事会暨首届十堰中药产业发展大会。组织30多家生物医药健康、生态文旅康养等企业参加2024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组织中药材、生物医药企业参加水源地绿色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参与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十堰—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旅游链对接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
产业基础逐步夯实。全市现有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54.1万亩,年产量16万吨,中药材种植规模在全省排名第三。2024年新发展中药材2.4万亩,新发展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400亩。制定32项市级地方标准和15项省级地方标准,印发《十堰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
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获得新进展
2024年11月26日,随着总床位达100张的世纪寿星康养院正式开业,我市又新增一家集公寓养老、居家智慧养老、康复理疗、老年大学、社区幸福食堂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机构。这也是我市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具体体现。
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是一种涵盖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点的全方位健康服务。2024年,我市坚持民生导向,聚焦全生命周期,统筹推进助老扶幼,民生健康保障获得实质性改善。
优化生育养育环境。积极宣传国家、省、市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相关举措,房县被评为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有托育机构253家,托位数13030个,3家机构被评为省级示范托育机构。
推进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全市登记成立医养结合机构28家,现有工作人员1345人,床位总数5482张。全市共有168家医疗机构成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97%。全市31家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安宁疗护床位共252张。印发《十堰市推行改善就医体验十项措施实施方案(试行)》,全面落实多渠道挂号等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
全面改善妇幼健康服务。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强化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新生儿五项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筛查率均达到99%。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医—校点对点包联机制,开通12355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热线,24小时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组建心理健康科普团队开展学校讲座、家长线上课堂、团体辅导等。
健康十堰建设 取得新成果
2024年4月7日,郧西县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323”攻坚行动宣传活动在该县天河广场开展。活动现场,各单位通过设置咨询台、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爱国卫生运动、疾病防控等知识;20余名心脑血管、慢性呼吸系统等方面的专家,现场开展健康科普、义诊咨询等服务。
健康,是国民的立身之本,也是国家的立国之基。2024年,我市扎实推进《“健康十堰2030”行动方案》,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7.43%,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持续加强。市、县两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2024年1-10月,全市共接种各类疫苗120.54万剂次;组织开展冬春季呼吸道等疾病防控演练,全程为“堰马”赛事、世界武当太极大会等重大活动护航。
卫生系列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开展“创卫”满意度线上调查活动,我市总体满意率为97%,居全省第2名;扎实开展第36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全市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5场次,清除积存垃圾500余吨;开展健康家庭大赛、“无烟佳节”“世界无烟日”宣传等活动;建立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持续开展健康科普“六进”活动,累计开展健康知识巡讲3400余场。
“323”攻坚行动稳步推进。落实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民生实事“十大行动”之“323”攻坚行动,2024年1-11月,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筛查142.32万人次,完成率131.8%。
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全面提升。巩固52家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站建设成效,20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胸痛救治单元、卒中防治站、心律失常防治单元“三站合一”认证。建设共同缔造示范村卫生室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