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和可及性,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长期以来,十堰高度重视精神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十堰精神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未来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还有何规划?对此记者采访了十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潘云峰。
记者: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十堰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潘云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疾病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也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重要部署,并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部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精神健康,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提出要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地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精神障碍和精神健康问题,健全社会服务网络。
为响应国家号召,提升市民总体精神健康水平,十堰长期高度关注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十堰精神卫生事业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经过30年发展已经形成了集防治体系、人才队伍、诊疗能力、地域特色、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发展格局。由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成立了十堰武当心理健康及精神卫生专科联盟,构建起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网络,并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报告患病率大幅降低,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大幅提高。十堰坚持全方位培养精神卫生人才,加强对各县(市、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人才专业人员进修培训,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记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为加强十堰市心理健康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有关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潘云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十堰市成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等系列措施,探索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疾病、武当中医与精神卫生融合创新、青少年校园心理健康“六位一体”服务体系等经验,提升了市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成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形成由精神卫生防治办公室、精防技术专家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构成的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网络。全市80%以上的公立医院建立心理门诊,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跨上了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精神卫生机构21家,有精神(心理)床位2100张、医生180余名,实现精神卫生服务全覆盖。
记者:针对共治心理健康问题,我市有哪些重点部署及举措?
潘云峰: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级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卫健委主任任副组长及宣传、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成立相关的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机制,各乡镇(街道)成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
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协作联盟机制。依托十堰市心理卫生协会、武当心理健康及精神卫生专科联盟组织,将医疗机构心理健康工作者、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工作者联系在一起,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举办专业讲座,提高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服务能力。二是“校—医”联合机制。2023年,市教育局与市卫健委联合下文,建立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中学生心理健康对口包联机制,由专业机构协助指导学校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各县(市、区)建立相应的学生心理健康“校—医”协同机制。三是体检预警机制。目前全市各学校将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测评、团体辅导、健康教育讲座作为常态化工作内容,对评估测查结果异常的学生,及早做好追踪及干预管理,起到关口前移的作用。四是危机干预机制。依托十堰市心理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一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配置专业化的专家成员,对心理危机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并全流程干预。
记者:群众期盼享受更高水平的精神健康服务,下一步将如何推进十堰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潘云峰: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卫健部门资源优势,与多部门联动,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推动心理健康及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高质量的精神卫生人才队伍。抓住全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好契机,一方面积极走进各地高校,加强精神卫生硕博人才引进力度,另外一方面加强与北京安定医院、南京脑科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湖南湘雅医院等国内知名精神卫生机构联系,柔性引进院士专家到我市指导学科建设。对精神医务人员开展在职培训,有计划选送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开展多层次的学术交流,重视精神卫生人才关怀和职业规划。
二是建设高水平的精神卫生学科。坚持公益性,聚焦精神疾病区域医疗中心、精神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使命与责任,大力推进医、教、研、防、管协同发展,在高质量学科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以国家、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重点专科、优势重点专科创建为抓手,推进各学科提水平、上档次。
三是提供高能量的科普宣教。在市级科普宣讲队伍的基础上,遴选一支科普专家宣讲团,提升科普宣讲的内容质量、可及性,确保宣讲内容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让科普宣教广泛走进社区、单位、学校。适当时候开展“我喜爱的科普专家”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心理卫生及精神卫生健康的浓厚氛围。重视线上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