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关于印发《2023年十堰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引号
主题分类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文号

各县市区卫健局,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教卫局,市直及驻市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23年十堰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十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2月23日

全市2023年度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3年,十堰市卫生健康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聚焦聚力鄂西省域医疗中心城市建设、疫情防控救治、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康十堰”建设、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深化医改、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营造友好生育环境、守正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十四五”规划项目实施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卫生健康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地护佑人民群众健康。

一、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打造坚强政治机关

1、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全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和完善“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和理论宣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形成共促卫健事业发展强大合力。

2、做实做强党建品牌。在系统内开展“书记赛党建”和基层党组织“强基提质”活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着力选拔使用头脑清、眼界宽、肩膀硬、步子稳、腰板正的干部,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3、聚焦主题宣传。围绕中心工作,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作风建设、省域医疗中心建设、生物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健康服务优势工作等方面典型经验总结推广力度。

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推进清廉卫健建设,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卫健系统能力作风建设,持续深化“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深入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医疗乱象专项整治、医疗卫生领域不正之风整治和清廉医院建设,自觉接受党内监督、行业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以科学精准疫情防控为重点,持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5、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新冠病毒“乙类乙管”,以变应变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因时因势调整优化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策略和防控举措,高效快速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多措并举推进重点人群免疫接种,加强农村地区和重点机构、行业、场所疫情防控,扎实做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人群的健康服务,加强舆论引导,平稳有序做好“乙类乙管”后各项工作。关心关爱医护人员,落实激励保障政策。

6、优化完善医疗救治工作流程、工作措施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分级、分层、分流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的运转效能和救治水平,做好医疗资源统筹保障和高效配置,提高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坚持效果导向,全面、平稳、精准、有序开展防控救治,竭尽全力救治患者,切实做好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等各项工作。

7、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深入推进疾控体系、卫生监督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争取落实公共卫生应急委员会、三类机构一类保障和二类管理、“两个允许”等重大政策创新举措,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优化多渠道疫情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优化120院前急救体系,强化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规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持续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流感、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坚决果断处置好突发疫情。不断提高慢性病、职业病防治能力,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不断推进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免费开展重大疾病筛查,完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筛查以及适龄妇女“两癌”筛查任务目标。

以建设鄂西省域医疗中心城市为目标,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9、更高层级推动委市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加大对省市相关部门在项目、资金、人才、政策、医疗机构发展和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的争取力度,确保共建协议在十堰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依托南水北调等协作平台,对标北京CDC及北上广等国内大城市医疗机构,加强交流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10、统筹推进市城区及各县市区卫生资源合理分布。支持各县(市、区)创建三甲医院,强化重点专科、临床特色重点专科和区域专病中心建设。支持加强儿科、精神、肿瘤、老年病和康复等薄弱科室建设。积极整合城区综合医院的优势专业资源,打造我市特色龙头医疗品牌。更进一步发挥“四大医疗集团”和“六大医卫中心”作用,完善医联体、医共体机制。健全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工作机制,深化县域卫生综合改革,激发基层活力,构建县乡村一体化的医共体和三级协调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1、推进基层卫生体系提档升级。抓好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对照国家新标准,推进基层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扩面创建国家“推荐标准”优秀机构、省级“社区医院”及特色科室。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心脑血管一体化防治站30家、共同缔造示范村卫生室100个。完善服务功能,强化县级医院胸痛卒中中心建设,同步推进乡镇(社区)胸痛救治单元和卒中防治站建设。配合省级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

12、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充分发挥市级质控中心作用,创新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交流、督导、培训机制,推动县市区重点质控中心建设。大力抓好平安医院建设。

以健康十堰建设为载体,持续加快大健康建设

13、认真落实《“健康十堰2030”行动方案》。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积极推动健康城市、健康县区和健康细胞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理念,促进群众文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养成,持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14、督办落实健康湖北各项指标。全面梳理健康湖北各项考核指标,明确责任主体,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和定期调度,加大对市直部门和县市区党委政府在健康湖北工作上的督办考核力度。

15、深入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针对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重点疾病的筛查、防治和干预工作,梳理总结攻坚行动好的做法和经验,培育典型及标杆,形成可操作可复制能推广的管理模式,指导各地应对和解决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16、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为推进厕所革命提供技术指导。深入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确保建成区病媒生物密度保持在国家规定病媒生物防制 C 级标准之内。

一老一小多层次健康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医疗健康服务

17、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稳步提升医疗养老服务水平。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安宁疗护试点工作进一步扩面提质。

18、全面推进全市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地见效。优化生育激励政策,强化人口监测和研判,持续增加托位供给,提升托育服务能力,降低养育教育成本。深入推进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

19、全面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巩固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为全市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减低症、G6PD缺乏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地中海贫血等5种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20、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健康帮扶,落实大病专项救治和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加强与医保、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间的协同配合,重点做好防返贫监测对象核实率达到100%。配合做好乡村建设“六件事”,加强大学生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在岗村医学历提升,出台培养村医上岗安置工作相关政策,不断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六、以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为遵循,持续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内涵

21、突破性发展生命健康优势产业。加强政策支撑、产业联盟、技术培训、品牌建设和项目支持,依托太和医院、北科生物等,加大干细胞及再生医学抗衰老等生命科学先进技术研究应用。加快推进共同生物、合成生物创新城、百草堂大健康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医疗健康与养生保健、休闲娱乐、文体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道地中药材基地,打造“武当药谷”品牌。争创全省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区,区域性健康消费中心,力争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22、全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加快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创建步伐,建立以武当中医药集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为县域中医药医疗中心,二、三级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综合治疗室和中医诊所为网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3、加强武当中医医疗集团建设。完善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医技科室的服务功能,提高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诊疗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基层的中医诊疗能力。加强对重点人群、亚健康人群等提供预防保健、养生指导等“治未病”服务,指导和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七、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24、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巩固完善公立医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改革成果。加快推进竹山县全国医联体医改试点,竹山县、丹江口市省级、市级县域综合医改试点,持续推进市太和医院、郧西县中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以及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竹山县人民医院全市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医保基金使用监管。

25、深入推进“3+2+1”分级诊疗制度。合理扩容和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完善对口联系帮扶机制,重点实施医共体提质工程。

26、深入学习推广三明经验。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耗材采购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医疗卫生全行业综合监管“五项改革”。

八、以体系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27、深化项目体系建设。结合《十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支持院前急救体系、基层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太和医院七里垭新院区、茅箭区人民医院迁建、经开区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

28、深化人才体系建设。发挥本地医药院校优势,发展校医融合,夯实医疗人才培育基地。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积极协调争取市委编办在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编制上倾斜支持,加大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遴选培养和“高精尖”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强基工程”,扎实推进“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行动”计划。完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29、深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卫生健康”,加快培育智慧医疗数字消费新场景,加强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平台功能,加快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医疗产业,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远程医疗,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30、深化法治体系建设。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力度,推进政务和信息公开,严格按照权力和责任清单依法行政。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监督执法效能。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运用“卫生监督在线监测与监管系统”、“医疗服务智能监管系统”、“依法执业自查系统”、“互联网+监管”系统等平台落实日常监管,采用“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专项监督等方式进行分类监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规范中介服务,推进“一网通办”、 “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地见效。

31、统筹做好其他工作。抓好计生协会、学会、无偿献血、征兵体检、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档案管理、保密、国家安全和人民防线、消防安全、平安创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援疆援外、离退休干部服务、工青妇和机关后勤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