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 第117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011081301/2022-49084
主题分类
卫生
发文日期
2022年09月22日 09:36:11
发布机构
市卫健委
文号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 第117号提案的答复


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及提出的宝贵建议!我委对您的建议高度重视,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进行办理。

    近年来,市卫健委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强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社区(农村)医院与市(县、市、区)级医院通过托管、加盟等形式,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方面实现高效协同、无缝衔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延伸;搭建全市医保信息平台,推行新的医保支付方式,提供全流程就医便民服务。

    一、结合实际有效推进医联体内信息化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十发〔2020〕12号)《市政府办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十政办发〔2018〕3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全市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4个、县域医共体7个、健康联合体6个、专科联盟29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6个,医联体覆盖医疗机构总数165个。在十堰城区,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4大医疗集团形成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联通共享优势公共卫生资源。在县域,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联合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及所属村卫生室组成了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县域医共体的全覆盖。依托县人民医院建设放射、心电、检验三大远程诊断中心,建立分级诊疗转诊平台和远程医疗会诊平台,通过分级诊疗平台推送患者的就诊信息,做到基层与上级医院诊疗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乡级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既提高了基层诊疗服务水平,又有效降低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各县市每年完成县域放射远程诊断3万余人次、心电远程诊断4万余人次、检验诊断5万余人次,年均为患者节约900-1000万元自付费用;年均转诊患者近5000余人次,下转率在1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

    2017年以来,国药东风总医院充分利用国药东风“1+2+2+N”健全的医疗服务网络优势,构建起涵盖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专科医院和一级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一张网”运行模式,通过机房共享、数据库共享、安全保障设施共享、系统开发维护团队共享的理念,统一整合区域公司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形成国药东风医疗信息化中心。作为城市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单位之一的国药东风总医院,建设了以张湾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医疗机构的试点,清晰的展示出以居民健康为核心,纵向贯穿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横向关联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分级诊疗等多条线的居民健康信息服务与管理路径。国药东风总医院医联体“一链三云”信息化建设模式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的“高位嫁接”,既满足基层服务改善升级和共享上级医院资源的需要,促进分级诊疗的有效实施;又通过信息化路径助推基层“医防融合”服务模式转变,有效促进了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统筹谋划推动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工作

   (一)智慧医疗项目基本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市卫健委结合部门信息化工作实际,于2020年就着手谋划建设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2839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及公共卫生职能部门,形成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十堰市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中心”项目。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全市“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纵向实现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的整体接入,横向实现与市直多部门平台信息交互共享,最终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汇聚和互联互通;基于市县一体化平台,部署和应用湖北省统建的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依托市“武当云”打造融合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补偿机制改革考核等业务功能于一体的全市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云;建设以实名制就医和电子健康码为基础的便民惠民体系;建设市县两级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卫生健康医疗资源大数据分析功能;建设分级诊疗系统和全民健康档案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市县一体化CA电子认证系统;建设市级“120”调度指挥系统,打通急救车与接诊医院信息共享和实时会诊交互,打造由指挥调度中心、急救车和接诊医院三位一体的急救体系;建设、部署我市卫生健康行业电子证照系统。

    该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打破我市各医疗卫生机构间信息壁垒,实现全市跨机构、跨部门间信息共享,各医疗机构间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检验检查互联互认。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应急管理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

   (二)智慧医疗项目推进实施情况。一是加强智慧防疫大数据平台建设。为适应新冠疫情严峻复杂多变的形势,市委市政府把智慧防疫大数据平台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市委书记胡亚波同志亲自提出了智慧防疫大数据平台(“四张网”)建设的思维逻辑架构(外防输入网、多点触发网、应急处置网、全民防护网)。从2021年8月7日起,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业务流程梳理)、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负责软件开发和平台建设)、市公安局(负责数据汇集和比对)分工配合,开发建设了4大板块、20个模块若干个应用。“四张网”建设为我市疫情防控关口向前、阻断疫情传播路径、扎牢防控围栏已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又不断完善,在智慧防疫平台上开发了防疫压力电子地图模块,在“i武当”APP上新增了十堰市居民核酸检测信息查询系统。二是按照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完善上报智慧医疗建设需求。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今年5月,我委在原有的“十堰市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中心”项目基础上,修订完善并提出10项智慧医疗建设需求,上报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该局及时予以回复。比如:市级“120”调度指挥系统与“城市大脑”应急指挥功能对接的建议,市卫健委积极安排市急救中心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做好沟通对接。同时按要求积极报送市卫生健康委在“i武当”应用和服务事项上线目录,包括电子健康码(卡)一卡通、“十堰市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中心”项目中全市统一入口的便民惠民服务(APP、公众号、小程序)。三是主动与市大数据局对接,做好上云迁云等工作。按照市有关文件要求,我委已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进行多次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尽早完成申报三个平台(即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疗服务智能监管平台、全员人口信息平台)的迁云上云工作,实现信息系统数据的互通共享。

    三、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努力提供便民惠民服务    

    2019年以来,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均已建设互联网医院,并取得运营牌照,为患者在网上就医问诊提供便利。2021年市医保局在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推行DIP支付方式改革,通过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这种新的医保支付方式,促使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助力构建有序就医格局。同年11月,市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成功上线,全市3167家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已成功接入新的医保信息平台。今年,将逐步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在挂号、就诊、支付、取药、取报告等就医全流程使用,并加快推进电子处方中心建设,为“互联网+医疗健康”和智慧医院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更好为群众提供便民惠民服务。

    四、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智慧城市建设整体部署和省卫健委有关要求,立足我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紧密型医联体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充分解决好“不适应、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同时,逐步完善医联体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在改革中创新思路,采取一体化、托管、加盟、股份制、签约等多种形式,确保医联体内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十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