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医疗+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提高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向,是造福十堰广大人民健康的具体措施,是提升十堰医疗品牌、城市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按照您的建议,市卫生健康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按照市委“一主三大五新”产业布局,市卫健委成立了大健康产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联合北京发改委等有关智库,组织了调研论证,高起点布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编制我市大健康产业“十四五”规划,明确大健康产业1000亿产值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联合市行政审批局,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加强健康服务业的管理与服务,增加了医疗美容、医养融合等机构的审批,加强监管,促进良性发展。同时将健康中国2030各项指标,如孕产妇死亡率、癌症发病率、慢性病致死率等作为各县市区政府考核指标,建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健康格局,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方针,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县市区在医共体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健康管理联合体,完善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融合诊疗与健康管理工作为一体,形成以疾控中心为技术指导、县直综合性医疗单位为技术支撑、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1+1+N+N”服务体系。
二、依托医疗机构,规划建设一批月子中心和养老会所。全市现有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有高水平的月子中心,十四五期间推动东风公司总医院、市人民医院建成月子中心,各县市依托县医院或妇幼保健院建设1至2两月子中心;全市已批准13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城区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艳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市慈济康复医院以多种形式开办老年护理院。十四五期城区依据现有老年护理院,重点扩大床位,形成规模效益,推进健康发展;每个县市培植一个医养结合机构。
三、扩展健康管理中心功能。目前,全市已有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东风公司总医院、市疾控中心、美颜大健康公司挂有健康管理中心牌子,其中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挂有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的牌子。今后,我们将加大管理和规范力度,促进这些机构从日常体检向健康管理延伸服务,进一步扩大健康干预面和力度,促进全市人民身体健康。
四、加大健康产品开发力度。湖北医药学院拥有一批中医临床、中药资源基原鉴定、中药化学、中药分析、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专家团队;拥有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药用植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3家综合三甲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均具有GMP认证的制剂室,多型制剂取得湖北省食药监局颁发的“自制制剂生产许可证”。目前,全市利用中医药初步形成了研发了一些保健品,如新冠肺炎预防颗粒剂,武当素酒,武当祛湿茶,武当益肾茶,武当养颜茶等,但产品单一、市场推广不够,未形成经济效益。下一步将以武当中医集团为主体,专项研究挖掘具有鲜明“道药”特色的经方、验方、秘方。请市市场监管局在自制制剂开发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落实备案管理,开放医院自制制剂生产许可。将“道药”特色的经方、验方、秘方开发成医院自制制剂,协调在相应的医联体内使用,扩大道教医药的影响力。同时对有价值的制剂进行二次开发,联合有实力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新药开发,使道药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五、加强健康相关培训。近6年来,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为我市共培养健康产业从业人员16533人,包括育婴师、催乳师、小儿推拿师、康复按摩师、养老护理员。下一步,将依托两家医院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更多的育婴、养老护理高端管理人才、比赛型选手;培养高端小儿推拿、康复按摩师;同时市太和医院已申报公共营养师培训基地,2021年已培养营养师346名。
六、不断增加健康服务险种。近几年来,根据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卫健系统引入了疫苗责任险、养老机构责任险、手术安全意外险、病员意外险、老年人骨折意外险、个人健康险等险种,为健康产业保驾护航。下一步,根据市场需求,加强调研,积极与保险公司对接,引入不同险种,进一步加强公共事业发展的支持。
十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