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十堰市卫生健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健康十堰”建设为统领,以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区域性医疗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健康十堰建设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健康扶贫更加惠及民生,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持续优化,老龄健康服务供给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有力,中医药事业传承守正创新,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有效落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2019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发展路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医改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十堰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市卫健委切实履行部门牵头责任,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采购准入改革、综合监管机制建设等各项任务。一是巩固完善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成果,公立医院收入结构逐步趋于优化。深入推进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医保支付、人事编制、收入分配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完成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医院章程制定,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市级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竹山县人民医院和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市太和医院、郧西县中医院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二是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巩固完善了符合山区实际的“3+2+1”互联网分级诊疗“十堰模式”,全市组建城市医疗集团3个、县域医共体7个、健康联合体6个、专科联盟15个,覆盖医疗机构总数165个,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竹山县、竹溪县、郧阳区、郧西县、丹江口市、房县先后整合医疗机构组建了医共体并挂牌。三是大力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型的医保支付方式,将103个病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实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方便群众异地就医。在部分医疗机构开展DRGs付费试点。四是全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全面实施药品采购准入改革,推进药品带量采购,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采购平台,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分别达到60%、35%。五是综合监管机制不断深化。逐步实现对门诊、住院、药品、耗材使用等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全面、及时、高效的综合智能监管。市直纳入部署的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平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系统部署到位。
(二)“健康十堰”建设加快推进。扎实推进《“健康十堰2030”行动方案》,贯彻落实“健康入万策”的工作方针,为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一是“健康十堰”工作机制初步建立。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健康十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健康十堰”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职能目标,并严格考核。二是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向基层延伸,制定了《十堰市基层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堰市基层健康管理中心建设规范和时间表、路线图以及验收标准和考核细则。并在竹山县召开全市现场推进会推介“一张网”托到底的“竹山模式”。三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更实更细。编发《基本公卫应知应会100问》,规范13项基本公卫服务内容。全市组建签约团队1158个,一般人群签约率48%,重点人群签约率71.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生特殊困难对象全部应签尽签,并做好履约服务。四是加强疾病防控,为全市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2019年1-11月,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42990例,新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或病人171人,新增抗病毒治疗137例,完成高危人群检测10386例。初诊登记疑似肺结核病人9584例,免费治疗肺结核1793例。重大疾病、慢性病和其他疾病防控防治成效明显,全市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5%以上。十堰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内慢病防治工作示范县(市、区)全覆盖。五是开展基层中医药康复能力提升、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对口支援和示范国医堂建设,中医药事业不断传承发展。2019年12个专科被授予省级重点专科。全市已建成湖北省“国医堂”129个,中医养生堂8个,知名中医工作室47个,中医药服务示范乡镇卫生院30个,中医药服务示范村卫生室247个。六是妇幼健康服务全面改善。2019年1-11月全市地区活产数30204人,新生儿死亡率2.12‰左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07‰左右,孕产妇死亡率9.93/10万左右。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在目标控制范围内。七是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服务扎实推进。全市二、三级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并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十堰松鹤安宁疗护中心安宁疗护试点稳步推进。八是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及时把握出生人口动态。2019年(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全市出生二孩36872人,二孩率54.6%。九是加大卫生城镇创建力度,2019年推荐认定国家卫生乡镇5个,加强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指导,2019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厕所建改89891座,组织开展了“除四害 迎国庆”和“周五大扫除”等爱国卫生月系列活动。
(三)“健康扶贫”脱贫攻坚尽锐出战。严格执行健康扶贫“985”标准,探索实践十堰健康扶贫“12345”工作模式,切实满足困难群众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期盼。全市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制度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1-11月,贫困人口住院就医报销比例88.29%,8月起健康扶贫政策调整后,8-11月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91.72%。门诊慢病由22种扩大到33种,每月定额内报销80%。在全省率先搭建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补充保险”四位一体的结算平台。贫困人口就医实现了“一网控、一卡通、一站式、一单清”的医疗费用结算。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凝聚攻坚合力,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健康扶贫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及时优化完善健康扶贫“985”政策,提请市委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强化健康扶贫政策保障的精准性、科学性、实效性。三是精准施策,扩大门诊慢病报销种类,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提高贫困人口防病能力。门诊慢病实行一人一方,一户一策,全市累计认定门诊慢病9.56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11.47%,加强贫困人口健康管理,每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每年开展1次体检,4次随访,开展面对面健康和干预。四是开展“健康扶贫荆楚行”活动。全市组建2支省级医疗队,对9个县市区实行对口帮扶和贫困人口20种大病专项救治,先后巡诊3000余人次。五是扎实开展问题整改和补短板工作。加强村卫生室和信息化建设,消除“空白村”和解决村无技术人员问题,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障不到位问题进行大走访、大排查,逐案销号。
(四)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点面结合、条块结合、高效顺畅、便捷惠民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一是着力抓好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西苑医院、市太和医院太极湖院区等8大项目建设。二是着力加强医疗服务改善和质量管理。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出院病人综合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平安医院建设扎实推进。三是着力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村级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四是着力开展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评审通过“推荐标准”基层医疗机构9家,“基本标准”17家,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建设持续推进。五是着力构建高效的应急网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急救体系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成120空中急救体系,2019年获4项中国航空医疗救援大奖。十堰市被纳入全国航空医疗救护试点城市,建立了十堰市水上120急救体系,与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开展水上医疗救援,全省迎军运会应急演练在丹江口市成功举办。2019年累计报告一般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全市无较大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汛抗灾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六是着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10家基层医疗机构均接入省远程医疗会诊平台,接入转诊平台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43家,基层医疗机构425家,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坚持政治引领,高位推进党建工作,不定期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党群工作例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二是坚持深学笃行,严格按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定期开展机关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扎实开展“双十星”争创和文明创建活动。三是坚持担当作为,在全系统不断深化“三亮三比三评”活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四是坚持廉洁从政。扎实开展“第二十个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深入推进党纪党规和国家监察宣传教育“十进十建”活动。五是坚持制度建党。制定了《党组工作规则》和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三级党建工作清单,结合“六化管理”,修订完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各项制度。
(六)卫生健康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一是持续开展卫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会、开设活动专栏等形式,做到了宣传发动全覆盖,学习教育全铺盖,对违规违纪违法、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医德医风缺失等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重拳出击。二是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狠抓“七五”普法规划实施,大力开展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综合监督执法工作稳步推进。全面落实社会办医“非禁即入”。2019年度市本级新批准设置医疗机构12家,市城区社会办各级各类医院达到19家。三是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先行先导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思想,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先后在省定33家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播发新闻稿件590篇,市级主流媒体发稿4800余篇,宣传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桂世橙、马列等一批行业典型,5G医疗、空中急救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被多家国家、省级媒体推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今年以来,我市卫生健康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如卫生计生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匮乏,城乡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难题仍然存在;信息化水平较低,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基层卫生仍然薄弱,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短缺、边远山区留不住人才、医疗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三、2020年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2020年十堰市卫生健康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七大任务”为载体,进一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深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在“健康十堰”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扶贫脱贫攻坚,预防控制重大疾病,配套完善生育康养政策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提升卫生健康工作水平,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大健康”建设健康十堰。加快实施“健康十堰”战略,全面推进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保障、健康产业等“六大健康”建设。推动“健康入万策”落到实处,建立覆盖各个部门的健康促进工作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推动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应对和解决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二)围绕“大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实践“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继续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发挥县域医共体在护佑群众健康中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行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全面完成医院章程制定并推动落实,力争市级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和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在全省出经验、树品牌、创特色。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综合监管制度,推动医改重点任务落实。
(三)围绕“大保护”营造健康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健全饮用水、空气、土壤、公共场所及特定场所的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让人民群众吃上安全绿色食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和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严格执行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的全程监管,突出强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易制毒化学品和高风险药品的安全监管。
(四)围绕“大民生”推进健康扶贫。继续实施医疗保障提升、住院就诊减负、医保结算便捷、公共卫生强化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全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健康扶贫保障网。继续补齐基层硬件短板,打造便捷可及、保障有力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继续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切实发挥“市太和医院跨区域紧密型托管、市人民医院跨省域直办分院、东风总医院总院制”医疗联合体作用,实施好城市医院“挂县带乡联村”对口支援。继续开展好“优质服务基层行”和“健康扶贫荆楚行”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五)围绕“大产业”培育健康项目。发挥十堰生态、文旅资源优势,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中医药特色养生保健资源,开发健康旅游产品与服务,打造“武当道教医药养生”、“太极湖医养结合”和“南水北调源头医疗旅游”,培育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产业项目。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康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健康医疗产业。促进社会力量办医,依法从宽审批,依法下放行政审批层级,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把十堰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健康运动产业。加强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建设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主题公园、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等,为居民强身健体、促进健康奠定基础。
(六)围绕“大卫生”强化基层体系。坚持强基提质,不断夯实卫生健康体系。按时间进度完成2019年项目收尾工作,科学谋划2020年卫生健康重大项目。根据《湖北省“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建设。不断加强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继续狠抓基层人才体系建设,定期对重点贫困村乡村医生进行轮训;坚持中高级医务人员晋升前下派服务制度。继续把“三支一扶”、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等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继续建设符合山区特色的高效应急网络体系。
(七)围绕“大宣传”传播健康文化。加强“健康十堰”建设的正面宣传、舆论引导和典型报道。建立健全市级健康科普平台,通过《直播十堰》、《疾控与健康》、健康十堰微信公众号等,推进以良好的身体素质、精神风貌、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为主要特征的健康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十堰健康城市建设。